為深入貫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推進江蘇省“1650”產業體系建設及泰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積極響應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及合肥市“新能源汽車之都”打造,深化江蘇泰州、安徽合肥兩地交流,促進兩地產業鏈對接,于2024年12月10日至12日成功舉辦江蘇(泰州)–安徽(合肥)汽車產業鏈供需對接交流暨聚鏈考察營(觀瀾三期)活動。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汽車工業辦公室)指導,泰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科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聯合主辦,江蘇省汽車行業協會、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合肥創新院科創企業成長管理學院(SIGMA學院)、帷幄汽車咨詢(南京)有限公司承辦。活動旨在深化長三角區域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促進產業鏈優化升級,實現區域經濟互利共贏。泰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宇明和江蘇省汽車行業協會會長宋旭東率團,帶領包括泰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泰州市紀委監委、泰州市各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江蘇省汽車行業協會等20余位領導及10家泰州市重點汽車零部件企業代表共來肥參與活動。
12月10日下午,來到本次考察營首站——合肥創新院。中科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院長吳仲城熱情接待考察營,并介紹了合肥創新院作為安徽省首批新型研發機構,充分發揮“科研機構與產業界的橋梁”和“全球創新資源與安徽產業發展的橋梁”兩個橋梁作用,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方向的布局和創新模式。
泰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宇明和江蘇省汽車行業協會會長宋旭東對泰州市汽車產業現狀、配套能力及參會企業情況進行介紹。
隨后與會各方就技術攻關、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等關鍵領域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探索可能促成的創新實踐及合作機會。
12月11日上午,聚鏈考察營第二站來到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參觀新港高端商用車生產基地,并開展座談交流。江汽集團采購中心總經理秦戰江等參與座談,雙方就零部件配套進行交流。針對已配套企業著重討論新需求及技術創新,旨在通過技術革新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響應速度;針對尚未配套企業交流潛在合作機會,以期實現供應鏈的協同創新和優化升級。
12月11日下午,聚鏈考察營一行抵達蔚來第二先進制造基地參觀沖壓、車身、涂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見證到蔚來F2工廠的先進的智能化水平和柔性能力。蔚來汽車前瞻制造工程部創新加速器團隊負責人王琪棟分享《蔚來智能制造實踐》,介紹蔚來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成果,并與考察團開展座談交流。雙方就蔚來智能制造的實踐、技術創新與應用、產業鏈合作、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轉型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12月12日上午,聚鏈考察營第四站來到合肥長安汽車有限公司進行考察交流。合肥高新區投資促進局新興產業處處長嚴治國、合肥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綜合管理處經理石雪松、采購部門、長安研發院等高層管理人員熱情接待了考察團。
合肥高新區投資促進局新興產業處處長嚴治國表示將積極推動泰州零部件企業與合肥長安的戰略合作,強化本地化配套協作能力,完善產業鏈結構,優化產業生態,共同促進長三角區域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合肥長安與會代表表達了與泰州零部件企業深度合作的積極意愿,期望引入與其發展相匹配的高端技術與產品,吸納具備先進技術和優質產品的企業加入其供應商庫,以支持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此次交流為泰州零部件企業帶來了產能擴大及產業鏈升級的機遇。
本次聚鏈考察營活動的舉辦將有效推動江蘇泰州、安徽合肥乃至長三角區域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跨區域協同發展,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創新聚變與產業裂變注入新動力。通過深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促進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實現區域經濟的互利共贏和產業能級的全面提升。
「觀瀾」命名深意
從個人到組織、從家庭到社會都身處變化洪流中,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速持續放緩,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影響企業的“黑天鵝”層出不窮,身處“VUCA”時代的商業環境,由于 Big Data、AI、VR 等科技發展,逐漸被“BANI”取代,即Brittleness(脆弱性)、Anxiety(焦慮)、Non-Linear(非線性)、Incomprehensibility(不可理解)。從“VUCA”到“BANI”的轉變,意味著人類社會將進入新一輪面對挑戰和機遇變化的新常態。
《周易》中說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孟子·盡心上》中則表述“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因此,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鏈考察營以“觀瀾”為名,取在靜觀中審時度勢,在變化中修煉內功,以不變應萬變,于變中開新局之意。